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
传真:0556-8806088
邮编:246600
联系电话:0556-8801008
E-mail:master@ahrljk.com
地址:安徽省岳西县经济开发区河湾路008号
新闻资讯
回望全球新能源市场700万辆之路
分区域来看,大中华区(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新能源乘用车以超过320万辆累计销量、46%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欧盟地区和北美地区则分别以183万辆和153万辆排名二三位,日韩市场以39万辆排名第四。总体而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需求主要局限在上述四个区域市场,虽然拉美、东南亚、中东和北非等区域市场的传统乘用车市场增长显著,但其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依然处于待启动状态。
分国别来看,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美国、挪威、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和瑞典这十个国家的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均超过10万辆,且上述十国的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全球占比超过92%,由此可见,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推广依然集中在一些头部市场,尤其中美两国居于显著的领先地位。


| 危险的减速
进一步观察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季度销量演变历程,自2018年二季度开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季度销量增幅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其中,PHEV车型回落速度显著快于BEV车型。尤其是进入2019年下半年之后,在中国市场的直接拉动下,2019年三季度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首次出现下降。2019年四季度第一个月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更值得堪忧,当月总体降幅高达25%,其中纯电动细分市场降幅29%,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降幅21%。
从月度走势来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减速更加明显。截至10月底,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73.6万辆,其中,BEV占比73.5%,PHEV占比25.6%;其中,10月份单月销量15.4万辆,同比下降24.8%,累计同比增长17.5%。以此趋势来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极有可能在2019年首次迎来个位数增长年份。
观察2019年1-10月份的分国别表现,中国大陆以近90万辆销量占据全球新能源乘用车51%的市场份额,来自北欧的荷兰则以108%的同比增幅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首次超越挪威成为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最新霸主,并以51%的同比增幅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一颗闪亮之星;美国在经历多年的持续增长之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首次陷入迟缓境地,前十个月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日本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前十大市场中第二个负增长的国家,其负增长的主要来源并非需求端出了问题,而在于混合动力产品占据日本乘用车市场近40%的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乘用车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产生了挤压作用。
从渗透率角度观察各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挪威以56.6%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一枝独秀,荷兰和瑞典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上升速度很快;与之相反的是,美国、日本和韩国三国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在2019年1-10月份出现小幅下降,中国的渗透率表现也不及预期。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2019年前10个月的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多数都陷入到衰退的境地之中,中国前十个月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了10.8%,位列TOP10国家乘用车市场降幅之首;TOP10国家中唯一的增长来自德国,但也仅维持3.4%的正增长。展望202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整体前景不够乐观,且充满着未知和变数。
从品牌角度来看:2019年1-10月份,比亚迪和特斯拉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居于领先地位,且市场份额在2019年获得了显著的增加;与之相反的是,宝马、北汽和日产品牌均出现市场份额的显著下降,其销量相比去年同期而言也呈现小幅回落态势。
上述市场表现具体到车型层面来看:2019年1-10月,特斯拉Model 3以13.4%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且市场份额净增6.6个百分点;而日产聆风则出现了显著的销量同比下滑,且市场份额下降1.6个百分点;和日产聆风遭遇销量和市场份额双降的还有丰田普锐斯PHEV。
| 两朵“乌云”:技术路线与金融风险
同样的情形在欧美等国也正在发生之中。以德国为例,2019年1-10月份德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较上年同期增长74%,至5.5万辆规模;与此同时,德国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较上年同期增长93%,至15.6万辆规模,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规模是纯电动乘用车市场规模的2.8倍之多。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前沿,无人驾驶汽车近些年成为业界聚焦的重要领域。几个重要巨头的无人驾驶测试车辆选择值得关注,Waymo选择了Chrysler Pacifica Hybrid作为其测试无人驾驶技术的主力车型;
福特选择混动版Fusion作为无人驾驶的测试车辆;苹果公司则选择了雷克萨斯RX450h作为其测试车型;作为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文远知行的主力车型则选择了林肯MKZ Hybrid。
众所周知,金融和中国汽车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通过汽车消费信贷,金融大幅度地提升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更加普及;在更前瞻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纵深化推进具有显著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汽车之家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参考,严禁使用在商业用途,侵删。